听海观澜
当前位置: 首页 >> 听海观澜 >> 听海观澜 >> 正文
听海观澜

我校举办“航海向未来”中国航海日科普活动

2022-07-12 吴江涛 秦雪 点击:[]

7月11日是第18个中国航海日,依托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育鲲”轮,大连海事大学举办了“航海向未来”2022年中国航海日科普活动。活动是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组织开展的全国航海日活动周的组成部分,旨在弘扬郑和精神,传承航海文化,宣传展示航海知识与科技,增强全民族航海、海洋和海权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海洋、热爱海洋、经略海洋的浓厚氛围。来自大连市的大中小学生代表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大力支持,央视新闻频道、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截止目前,观看人数累计超过1000万人次。

活动分为“航海文化知识科普教育”和“绿色低碳智能海洋科技项目展示”两部分。

在“航海文化知识科普教育”环节, 为广泛宣传“航海日”的重要意义,营造热烈的节日气氛,上午9时整,“育鲲”轮挂满旗,持续鸣笛1分钟。

“育鲲”轮船长陈世才进行船舶知识科普。他带领学生参观船舶驾驶台,介绍航海时钟、电罗经、磁罗经、雷达等操作台核心设备,并讲解纸质海图和电子海图的不同作用以及发展历史。

教学大副郝庆龙进行绳结文化科普。他讲解了绳结发展历史、绳结分类及应用,现场演示绳结打法,并制作绳结工艺品。参与活动的学生代表也参与到绳结制作中,现场制作简单的水手绳结,感受中华航海文化的博大精深。应用于航海领域的绳结是中国古代水手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连海事大学是中华绳结项目的国家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二副惠小锁进行六分仪知识科普。他讲解了六分仪测天定位原理,现场演示六分仪使用方法。学生代表现场使用六分仪进行海上定位,掌握海洋航行知识。

三副赵志垒、随船医生陈兵进行了消防逃生与急救知识科普。他们讲解了船上求生信号的辨识,现场展示救生衣穿法、救生艇的释放与操作等。学生进入救生艇体验海上求生知识与技能。

在“绿色低碳智能海洋科技项目展示”环节,辽宁省水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付先平带来了深海机器人水下抓取采样项目展示。该项目打破水下智能装备关键技术国外垄断,解决各关键领域的技术瓶颈问题,形成国内自主研发、工艺与装备系统集成、设备建设成功应用的产业链。

科技部“海底工程技术与装备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教授李文华带来了世界最大海深处地质取样项目展示。其最大工作水深达11000米,可在全世界范围所有海域最大海深处开展地质取样作业,项目打破了国外同类设备的垄断局面,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100%。

大连市新能源船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教授杨国刚带来了中国第一艘氢能源燃料电池游艇项目展示。该项目研制出中国第一艘燃料电池游艇“蠡湖”号并通过试航,标志着我国燃料电池在船舶动力上的实船应用迈出关键一步。

大连海事大学2022级轮机工程硕士研究生孟昭辰进行了机器人海底船底检测项目展示。该项目由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徐敏义教授团队开展,首次突破国内水下仿生触觉感知技术,提出新型水下图像增强算法,实现了船舶水下高效率、高精度、高稳定性检测。

新闻背景

六百多年前,我国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拉开了人类走向远洋的序幕,为世界航海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纪念这一壮举,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今年中国航海日活动主题是“引领航海绿色低碳智能新趋势”。

大连海事大学“育鲲”轮是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首批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首批国家海洋文化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中国航海学会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航海实验实训示范中心、最高人民法院海事法官实践培训基地、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辽宁省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近年来,依托“育鲲”轮组织开展“海上丝路和谐之旅”交流活动,至今已应邀访问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俄罗斯、日本、韩国、柬埔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十余个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上一条:我校举行2022级迎新晚会 下一条:著名学者葛剑雄教授做客“海大文苑”

关闭